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Steel Technology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是以北京科技大学和东北大学两所冶金特色高校为核心,联合宝钢、鞍钢、武钢、首钢等国内龙头企业,钢研集团、中科院金属所等研究院所,上海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同组建的。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名誉院长徐匡迪担任;中心主任由北京科技大学徐金梧教授担任,副主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王国栋教授担任。2014年10月,中心成功入选国家“2011计划”。
“2011计划”全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于2012年5月7日正式启动。该计划由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研究制定、旨在突破高校内外部机制体制壁垒、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活力;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通过构建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以及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四类协同创新模式,深化高校的机制体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
中心在组建和培育过程中,总结、凝练了长期来产学研合作成功经验,尤其是近十年与首钢合作模式,提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任务、同一支队伍、同一个机制”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面向钢铁行业绿色转型急需,开发创新工艺和创新生产装备,实现节省资源、节能减排、环境友好、产品性能优良的钢铁生产,实现“钢铁绿色制造”;采用钢铁材料设计、洁净化制备、全流程产品质量保障等前沿技术, 开发海洋、交通、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绿色化发展急需的钢材,实现“制造绿色钢铁”。中心将以行业领跑者的身份,努力实现发展目标:瞄准重大需求,聚焦重点任务,引领国内外钢铁关键共性技术和高端产品研发;聚集创新要素,汇聚一流人才,成为行业最重要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与成果转化平台;深化国际合作,加强前沿探索,在钢铁材料基础研究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12年8月,“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在论坛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与会专家和领导对协同创新中心给予高度评价
2013年3月24日,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作为首批17家进入现场考察的协同创新中心接受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实地考察,专家组充分肯定了协同单位对中心建设给予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投入,对中心的制度设计表示认同。
研究团队介绍
钢铁材料基础研究团队
围绕国家重大工程急需的材料自主研发,研究高性能钢铁材料在材料设计、制备工艺、服役性能等方面的前沿技术,突破钢铁材料实现成分简约化、组织精细化、钢水洁净化、质量均一化的理论与方法,为工艺、装备研发和高端产品开发提供前沿探索和理论支撑。
海洋工程用钢研究团队
通过对海洋资源开发以及关键海洋设施制造业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急需的新一代钢铁材料品种的研发,满足国家在海洋平台、近海设施、跨海大桥、特种船舶等一批国家经济建设重点领域对高性能钢铁材料提出的高强、高韧、耐候、良好的低温性能以及优良的焊接性能的要求。
现代交通用钢研究团队
研究现代交通设施用钢和关键运输装备用钢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亟需的先进钢铁材料品种,满足国家在轻量化汽车、高速铁路、运输装备、工程机械等一批国家经济建设重点领域对高性能钢铁材料的需求。
先进能源用钢研究团队
面向国家先进能源发展和重点能源工程建设需求,开发核电与火电重大装备制造、深部油气开采、大型油气管线建设亟需的高性能钢铁材料,研究特殊服役条件下材料组织性能退化与服役安全。
博士研究生招生学科及指导教师